綠豆粽模樣。
回憶中,肉粽帶來的回憶,是一連串複雜卻歡樂的等待。
各式食材要先處理,洗淨擦乾粽葉、泡煮調味糯米、滷五花肉、花生泡水去膜、鴨蛋黃浸酒蒸熟、香菇蝦米魷魚乾泡軟炒香,加上醬油米酒紅蔥頭油鹽,混出一股節慶的香氣,夏天到了。
包粽子絕對是大工程,廚藝再精湛的主婦都需要一二個幫手,每個人都有一堆跟粽子有關的私家食譜密方和八卦,手不時忙碌著,小孩們不時探頭探腦;蒸好後大家迫不及待一飽口慾;然後分送親朋友好友鄰居。端午過後的一星期,粽香仍飄渺徘徊,捨不得離去。
我特別喜歡麻豆在地特有的綠豆粽。用一半糯米混一半去皮的綠豆仁調味,包入五花肉蛋黃香菇,淋些甜辣醬,不像吃其他粽子那麼的滯膩沈重,很清爽。以前cin奶身體好時總是會做,身體稍差些後,好一陣子只能苦苦思念它的美味,還好後來麻豆麥當勞旁的一家粽子老店有賣,買回家後蒸熟開葉,一聞到熟悉的綠豆仁香氣,像見到很久不見的好朋友,很愉快。
我一直以為粽子代表的都是愉快的,熱鬧的,節慶似的。一天打開電腦,看到有人在討論鹿港「送肉粽」的習俗,還以為是那個沒聽說過的溫馨民俗,結果點進去一個,毛~
當有人以上吊方式結束生命時,鹿港當地的廟宇就會聯合舉辦法會,從屍體發現處規劃一條路線,最後從福鹿溪送出海,怕死者因為死後怨氣太重再找下一個人上吊,所以必須辦法會把煞氣(吊人的那根繩子)送到海邊燒掉。
活動開始前,廟方會通知居民法會活動的路線和時間,請居民這時間內待在家裡或屋內,若行走路間不慎遇到法會,就得跟著法會路線前進直到法會結束。
本來是叫圍捕吊死鬼,怕對死者不敬,所以鹿港人大多稱此叫「送肉粽」。
第一次看到這習俗,吃驚之餘問旁邊的舅媽知不知道這習俗。
「這我倒不知道,我只知道如果當年家裡有人去世,那年的端午節就不能包粽子。要讓親戚朋友送來。」
「為什麼?家裡有人去世跟粽子有什麼關係?」
「大概是怕包了粽子,去世的人會牽牽一群去做伴吧…」
「安娘喂~」
以形會意,粽子這種的傳統美食,牽扯出的風俗倒是既陰又煞的,聽得人毛骨聳然。
認真想想,傳說粽子的出現,不就是紀念屈原的以身投江來表明不得志的鬱悶嗎?
這篇寫出來,不知道膽小的朋友以後看到粽子會不會自動聯想起什麼?
我還真是壞心。
P.S.有個朋友邊罵邊問我綠豆粽那裡買,吝果今天經過傳來照片,這家可以宅配喔。